民法準備要領
準備工作及心理建設
民法這門科目,在各級考試中都是常會出現的,因為它與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息息相關,所衍生的理論也常能運用於其他法科中,因此常言道「一科通,百科通」,如能將民法基礎打好,相信其他科目也不會有太大障礙。總的來說,在正式進入民法甚至任何一門法學科目前,我會建議同學先把該部法律的大綱瀏覽過一遍,而不是直接抓一本教科書就囫圇吞棗直接吃下肚,畢竟法條不是翻譯米糕,我們也不是哆啦A夢。要知道法律的本質是社會科學,不若自然科學般有明確的數據、絕對的答案,而是透過前人生活經驗的累積形成對於人事物的價值判斷,形成文字規範。因此,任何一部法律,其大綱的用途在於幫助我們理解這部法律主要是用來做什麼的?規範哪些人?處理哪些事?先不要急著去探究什麼太深奧的理論,否則容易與這門科目漸行漸遠。看過大綱後,再試著略讀一下各章節的條文內容,稍微設身處地的與我們自身的社會經驗作結合(例如唸到民法買賣這節,可以開始假設我們買手機買到機王時該怎麼處理),可以讓我們更容易進入這門科目的環境,也更容易至少不排斥,甚至喜歡上這門科目。
新手村練功-略讀
民法雖然攤開來超過1225個條文(包含裡面好多之幾的條號),裡頭分別分有「總則」、「債編」、「物權編」、「親屬編」及「繼承編」,對於新手來講首重總則用來打底。從筆者自身學習與教學經驗觀察,同學在學習總則時最痛苦的不是文字看不懂,而是「社會事實」不甚理解(例如不動產移轉登記,實際上到底是「登記」在哪?長什麼樣子?)而對於總則的解說,書上又都會一下子拿債編的侵權行為、租賃,一下又是物權編的抵押權,一下子又是親屬編的結婚、生子又是繼承編的遺產繼承用來解說總則的基本觀念,光這些社會事實在做什麼就令人不解了,怎麼進一步理解總則的理論呢?此時同學不要急,我會建議,任何一本教科書,給自己一個目標,這輩子只會認真讀它2~3次,其中第1次略讀即可,把不理解的部分作記號,不懂的例子(例如抵押權在做什麼?)可以偷翻一下該部分教科書或法條,一樣略讀即可,先求「大概看得懂在做些什麼」就可以了。
默默耕耘-筆記
要記住,常言道考試不是比誰讀得多,而是比誰忘得少。當然,除同學本生就是過目不忘的法學神童外,俗人如我,還是建議老老實實的作成一個有系統、便於複習的筆記模式。前面提到的,任何一本教科書,給自己一個目標,這輩子只會認真讀它2~3次,理由在於你已經把梗概、精華、重點都作成筆記,日後複習你的筆記即可。這邊提醒同學,作筆記不難,但要作成「便於複習的筆記」要有點想法,過去筆者作過活頁筆記本,但最後發現最方便也最便於連同條文、實務見解複習的,是作在便利貼,貼在你的小六法(有實務見解、學說解說的那種)上,提供同學參考。
下山打怪-練題目實戰
在腦中輸入了法學知識外,不外乎就是要在考場中輸出在試卷上。建議同學在完成「略讀」的階段後,就可以拿出考古題附擬答的書本開始瀏覽過往的考題都長什麼樣子,並看一下擬答都怎麼呈現,好處除了知悉考試模式外,也能進一步知道科目重點在哪,以了解摘取哪些重要部分作為「筆記」。最後,可以試著拿出紙筆,就算是「抄」一遍擬答都無妨,先學習前人的架構、邏輯,等越來越有感覺後,再用自己的方式寫出答案,與老師、同儕們檢討。
結語
法諺云「法律的生命不在邏輯而在經驗」,亦即法律的本質不是一種信仰,而是處理人與人間事物的一種「遊戲規則」。在了解這種規則前,盡量先設身處地套用一些社會事實、案例,你會發現原來它不難理解,你能透過它解決社會紛爭,甚且你能看出它的不完美,將來利用你的影響力賦予它更完整的生命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