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本報記者陳信利】
「我身上僅帶10萬元積蓄,花完若沒考上,就只能打包回台北找工作了,豈能不孤注一擲!」通過去年高考社會行政類科第三名的黃經祥說,既然選擇要從事公職,就須抱定必勝決心,她把近一半積蓄花在補習彌補專業理論的不足,加上勤讀終於讓她圓夢。
黃經祥畢業於台大及台北大財經系所,對社會行政類科十分陌生,因此除熟讀補習班教材外,也買了許多參考書,都以在社工領域知名的台大、東海大學教授書單為主,讓她很快就能入門。
黃經祥表示,她的讀書方法首先讀熟補習班教材或參考書並畫重點,第二輪將重點整理出筆記,第三輪勤做考古題,最後開始狂背,先看懂再畫重點、做筆記、背熟等步驟,成了她準備每一考科的要領。
她以架構式來做筆記,例如社會學「自由主義」主流論述可能分散在不同章節,她會整理在一起;專有名詞可能因不同參考書有不一樣中文翻譯,她會把中英文都背起來,以免考試時出現不同翻譯內容,而誤以為沒念過而不知從何下手。
她每天讀書分5時段共超過10小時,一早會看晨間公共電視新聞,開車上圖書班或補習班途中聽中廣新聞,讓她與重大時事不脫節;早上、下午及晚上各以3小時看不同科目,以免同科看太久了會乏味;洗澡後睡覺前選看與法律有關比較枯燥書籍,在床前邊看邊做選擇題,累了自然能一夜好眠。
黃經祥說,沒補習就上圖書館,從上午9點到晚上9點才會離開,讀累了會到咖啡廳喝杯咖啡放鬆心情;但稍有鬆懈時,就以圖書館內同要國考考生作為激勵對象,告訴自己「別人那麼認真」,再不加把勁就可能名落孫山。
搭火車補習途中,別人滑手機玩遊戲,她則利用約1小時寶貴時間,上關心社會議題的臉書粉書團或新聞App,分享網友對重大事件的投書、觀點或評論,從中收集不少案例,讓她在考試下筆申論時多了許多生動實例,成了得高分秘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