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實戰帖-1.png

教甄口試應避免的十個重點

一、不要緊張

但是口試回答與上課教學不太一樣,沒有參考資料可以帶著看,而且通常必須面對主考官的提問,在考試現場的氛圍之下難免會緊張,擔心自己回答不好,或是擔心自己會被問到不熟悉或是沒有準備到的題目。

在口試問答時,最忌諱將緊張展現出來,因此必須對於口試問答的方式有所準備。如果可以提前模擬演練一下,則可以舒緩緊張的氣氛。

所以平常在準備考試時,就可以在讀書或是準備教育專業科目時,自己模擬練習出題,然後自問自答。透過平日的練習,降低自己對於口試時的緊張與不安,參加考試,緊張在所難免,但是一定要試著讓自己不要緊張。

二、不要板著臉

由於是考試的緣故,緊張之餘,老師們在回答問題時,大都會板著臉或是面無表情的回答主考官問題,太過認真且想要把題目答好,往往都會忽略掉自己的表情。

通常老師們都是板著臉來回答問題的,也就是面無表情的回答提問者問題,甚至有些老師還將緊張的表情呈現出來,讓主考官清楚感受到自己的不安及緊張。

要怎樣才能避免板著臉回答問題呢?老師們在回答問題時,不妨想想這一句話:鐵肩擔教育,笑臉迎兒童。」教育工作責任重大,但是在面對兒童時,我們必須時時保持笑臉,讓學生可以感受到老師的溫度及溫暖。

所有的問題幾乎都是教育現場的問題,所以身為老師在回答問題時,可以想一想師生互動時愉快的心情,這時候臉部呈現出的表情自然不會板著臉,更可以練習看著鏡子來進行問題回答,看看自己在回答問題時的表情。

另外,口試問答是雙向互動,可以從聽者的角度來思考,眼前在聽我們回答問題的主考官,一定會看到我們的表情,那麼這個時候該板著臉好,還是配合主題或是回答內容稍稍有笑容比較好呢?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答案了吧!

記得不要板著臉就對了,在學校我們鼓勵學生微笑好禮,因此老師在回答問題時,也記得要把握微笑且有互動的原則

三、不要打高空

許多次聆聽老師們回答問題時,我都會聽到:「我認為……」然後就開始高談闊論。

基本上,教育類的口試問答都是以實務為主,如果可以理論加上實務來進行回答,則更大大加分。如果可以再舉實例說明,或是說說自己的相關經驗,都會比打高空式的回答來得更加實際。

通常擔任評審的主考官,都是教學現場的老師或是行政人員,也會有教育專業的教授來擔任。以實務經驗來鋪陳論述,可以讓主考官知道我們是有經驗的老師,對於問題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有自己的見解,用這樣的方式說服對方,更可以藉由教學現場的實務經驗引起共鳴。

但如果是自己的碩博士論文研究主題,或是自己在學校裡正在從事的教學主題,則可以在實務經驗之外,再分享一些自己與他人不同的獨到見解,或是在深入探討後的個人反思,藉此將問題回答完整。

這樣的回答方式,可以讓主考官知道我們是有經驗且願意就某個問題深入探究的老師。

四、不要讓回答太快畫上句點

許多時候,我們與陌生人聊天時,常常會有不知怎麼聊下去的窘境。進行口試回答時,也常常會遇到老師們很快就回答完畢問題的情形。

幾次下來,我發現有些老師的回答很快就畫上句點,換句話說就是回答的內容太少。因為回答內容太少,在相對比較的口試場合中就很容易分出高下,在內容及時間效度的參照下,自然無法搶得先機,因此必須增加回答內容的長度及廣度

這裡提到長度及廣度,如果在回答問題時,可以考慮到回答內容的長度及廣度時,就不會在回答問題時很快就畫上句點,讓主考官有機會再次提問你,不會留下口試會場上面面相覷的窘境。

要增加回答的長度,可以善用連接詞,例如:「可以……,也可以……」、「另外……」、「最重要的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其中又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如果可以善用這些連接詞,一定可以增加回答的內容長度,老師們不妨試一試。

舉例來說,如何在班級經營中落實品德教育?從實務面來看,從日常生活的打掃做起,每天把應該做的掃地工作完成,這就是教導學生負責的最好表現。除了讓他們每天落實打掃之外,也可以讓他們每天練習擔任幹部,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為別人服務,為別人服務之前,也可以為自己負責。

除了這個之外,我們另外可以讓學生透過社會服務的方式,來成就自己的品德,提升自己的品德表現。在眾多落實品德教育的方法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老師的身教跟言教,因為老師的身教跟言教是學生每天會接觸到的,而且是最立即影響學生表現的關鍵因素。如果老師的表現能讓學生每天學習,老師的言行一致,老師的以身作則,就能讓學生跟著學習,提升學生的品德。

在增加內容廣度的部分,可以利用簡單的三步驟回答方式,或是善用關鍵字思考方式,都可以達到增加內容廣度的目標。當然還有其他的方法,老師們可以自行運用,重點就是不要讓回答太快畫上句點。

以臺中市的口試為例,抽兩題,共十分鐘(現已取消抽兩題的規定,由主考官提問),一題的時間至少有五分鐘,如果答題時只回答不到三十秒,這樣還有四分半鐘,是要提早結束,還是要再問幾個問題呢?

因此,老師們平時可以練習讓自己的回答有一定的時間長度,另外又有內容的廣度以及回答的深度,如此一來,一定可以在眾多考生之中脫穎而出。

五、不要有太多口頭禪

當我們的思緒跟不上回答的速度時,自然會有許多的發語詞跑出來,這些發語詞就是所謂的口頭禪,例如:「…… …… ……」、「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我覺得……我覺得……我覺得……」、「然後……然後……然後……」諸如此類的冗言贅語,在回答的過程中會一直出現,回答的人完全沒有察覺,但是聽的人只要稍微仔細聽,就會發現這些口頭禪。

要怎麼減少這些口頭禪的出現呢?老師們可以試著回答一個問題,將自己侃侃而談的內容錄下來,反覆聆聽自己是否會出現這些不必要的冗言贅語?

如果沒有出現,表示自己的口頭回答沒有口頭禪。如果會有發語詞或是不必要的口頭禪,則必須要加以調整修正,讓自己在回答時可以避免掉這些缺失。

口頭回答不像是書面回答,思考的時間及使用的話語反應的時間非常少,所以難免會出現口頭禪,這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帶有意識的檢視自己的回答內容即可做到。

六、不要讓回答完全停頓下來

在口試實戰場合裡,偶爾會遇到老師們在回答時講到一半就停下來的情形。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出現呢?這是因為老師的思緒無法連貫,所以常常想要講三點項目,但是只講出兩點,最後那一點再怎麼想也想不起來,最後就停下來了。

「我口說我思,我思故我在。」平時一定要對許多的教育議題多加關注,閱讀相關的文章,再加上自己的反思,養成歸納重點的習慣,這樣的練習有助於快速的思考及臨場的反應。

再者,也可以透過各類的思考法,來幫助自己在回答時有系統的進行思考及表達。關於有系統的思考表達方式,我會另闢章節進行說明及示範。

為什麼回答時不要完全停頓下來呢?因為在回答時停頓下來,聽講的人會立即感受到回答者的思緒停止,或是對於回答的內容不熟悉。若以表面效度來說,沒有流暢且順利的完成回答,會相對被比下去。

另外,回答問題時也忌諱劈里啦講個不停,完全沒有短暫的停頓,這樣會讓聽講的人很不舒服;有時候講太快也無法讓聽者完全理解我們所要呈現的內容及表達的訴求,一定要特別注意。

七、不要只講理論

教師甄試的口試問答,許多時候都是以教育現場的實務為主,不管主考官是教授或者是教育現場的從業人員,以實務為回答的主要內容大致上不會偏離。

但是若可以再配合教育趨勢、目前正夯的教育理論,或是大家普遍認同的教育流行議題來進行回答,則可以相輔相成,有實務的呈現,更有理論的支持。然而若是只有講理論,教授們一定比我們更懂理論;教育現場的從業人員會認為我們只懂理論,沒有實務經驗,太可惜。

因此老師們必須善用理論,將理論作為我們實務經驗的支持及基礎,將教育趨勢及學者專家所提出的內容,作為我們在教育現場進行實務教學最佳的佐證,讓我們正在努力從事的教育工作及實務,既有理論的支持,更有我們自己獨特的創新。

理論與實務兼具,又可以說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既不打高空,也不單純掉書袋,會讓聽者感受到我們是具有學理基礎、又有實務經驗的教育現場老師,這樣有經驗又與時俱進的老師,就是最好的選擇。

八、不要只有負面回答

有道是:「教育是充滿希望的志業。」、「教育是通往希望與光明的道路。」教育工作跟社會上的行業不同,我們都希望可以讓教育變得更好,只有共好才會變得更好。教育是正向積極的工作,每一位學生都是良善有希望的未來主人翁,因此老師的想法及做法,還是要以正面積極為主。

這並不是說回答時一定要過度樂觀,而掩蓋掉教育現場的黑暗面,身為老師一定要正向積極樂觀,當教育都呈現負面、老師只關注教育的黑暗時,那麼誰為學生帶來希望呢?

因此在進行口試回答時,老師們可以稍加留意,可以提出自己在教育現場所觀察到的許多負面現象,但是最後一定要試著用正面的回答方式,將缺陷或是不足轉變為正面積極例如:發現教育現場有許多學生對於學習失去信心,從學習中逃走,但是老師不想放棄,甚至積極的找到幫助學生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學習。

正向思考是身為老師必須要有的基本信念,所以在口試問答時,盡量少使用負面的回答方式。若是因為題目的緣故,不得不提出負面的回答,結尾時也一定要轉回正向積極的內容,只因為教育是正向積極且充滿希望的志業。

任何人都可以對我們的教育感到失望,但是身為老師的我們,一定要充滿正向力量,對於教育的未來,充滿正向積極的想像與希望。

九、不能沒有教育議題的關注

身為教師,對於教育現況及目前正夯的教育議題,必須要有所了解及掌握,所以對現今流行的教育議題必須都有所涉獵,在回答相關題目時,也可以帶出目前自己所掌握到的教育關鍵議題及所關注的教育現場現況。

例如目前正夯的「實驗教育」,正因為「實驗教育三法」(《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修正案、《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形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修正案與《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修正案)通過,而成為目前許多教育研討會的研究討論主題,教育政策也如火如荼展開。

許多偏小校也因為人數減少面臨裁併或廢校,因為實驗教育三法的通過,實驗教育的相關教育議題因應而生,混齡教學及戶外教育,就成為相關及衍生的新興教育議題。

老師們若能對這些教育議題多所關注,就可以在回答時觸類旁通、暢所欲言,就自己的教學現場發現,輔以對新興教育議題的掌握及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見解,既有深度、又有廣度,自然能提升答題的力度。

因此,平時建議老師們可以多看一些教育期刊論文,例如:《師友月刊》、《課程與教學季刊》、國家教育研究院的教育電子報、各縣市政府教育局所發行的教育期刊或是教育電子報,就能掌握目前教育的趨勢與脈動,且能契合各縣市所發展的重點,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教甄考試場上勝出。

十、不能沒有自己的教學實務分享

教師甄試的口試回答,答題內容除了上述「九不」之外,還有一點老師們更要特別注意,那就是不能沒有自己的教學實務分享

身為老師,不管是實習或是代理,都一定有過班級教學及行政協助的相關經驗。既然有這些教學實務經驗,一定要想辦法在回答時「置入行銷」,讓聽答的人可以知道我們有相關的教學實務經驗,不要只講表層的答案,沒有鞭辟入裡直接切入到問題核心,而要分享在教育現場自己的做法及解決策略。

為了要讓自己在口試回答時,既有教育理論支持,又有教學現場的實務經驗分享,在此建議老師們平時就可以針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記錄,並且分門別類(如班級經營、學生管教、親師互動、學校行政協助、教育政策等),進行自己的教學實務心得撰寫,並就目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反思。一旦養成這樣的記錄及反思的好習慣,長此以往就能蓄積能量,在回答時有系統且有層次的分享自己的教學實務經驗。

雖然不見得一定要與眾不同,但是一定會有創新且創意的教學活動展現,這就是可以讓評審眼睛為之一亮的教學實務分享,且因為是自己最熟悉、最清楚的教學經驗,在回答時一定可以侃侃而談,能傳神表現自己的所知、所學、所做、所思,在教甄口試現場脫穎而出。

以上「十不」,若老師們可以盡量避免,則可以在口試回答時減少被扣分的機會。如果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正向積極的找到答題搶方的策略,反覆練習、一次又一次的修正,一定可以在回答問題時,既有內容又有效率,在眾多的考生中,讓評審對我們印象深刻,相信我們是具有教學經驗且願意為教育付出的老師,也因此能在競爭激烈的教甄考驗中爭取一席之地。

 

文章出處: 《教師應考特訓班:教甄口試一次考上必勝全攻略》,王勝忠 著,布克文化出版授權提供,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高雄志光,讓你美夢成「甄」↓↓

449_orig.jpg

 

arrow
arrow

    高雄志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